close

15078944_10211901405234725_1594685107432685906_n.jpg

《驪歌不唱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非非

最近聽到驪歌───《友誼萬歲》,讓我想起小學的舊事,不捨的愁緒已變得淡然,畢竟是許多年前的事,但上課的情景我仍嚮往。六年級的夏天,正是雨季,我在小食部的鋅鐵簷蓬下做功課,淅瀝而有節奏的雨聲使我非常黯然,我從未聽過那麼美妙的樂聲,而這樂聲畢業後未必聽到,畢業又近在眉睫,我卻無法阻止時間的流轉。

《友誼萬歲》能勾動人的情緒,因為歌詞寫了師友之情。我很喜歡聽中文麥燕芳老師的課,她跟我們說了許多人生道理,教課文之餘,又跟我們讀古詩古詞,那時我以為自己讀得很明白,沉醉在詩句中:「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。」「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」唸的時候自覺經歷了許多世情,舉杯揮劍也無法消減愁緒;或者感傷自己做了天大的錯事,要痛改前非。麥老師說過有一種人際現象,就是「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永遠的敵人」,今天甲跟乙是敵人,明天甲卻跟乙成了好友。幾十年後的今天,我才明白,職場上不是常有這種情況嗎?有些人為了利益而動輒改變立場,是非不分。

我跟同學不是太熟,因為我是五年級的插班生。但是我喜歡上課的氣氛,班上有各類同學,每天欠交功課的人給老師懲罰還嬉皮笑臉,教數學的陳惜陰老師想出了押韻的妙句:「罰企當影相,留堂當休養。」有直率多言的人,一次老師提到新任的梵蒂岡教宗死了,某人便衝口說:「這是有原因的,每次都委任那麼老的人,不死才怪。」也有搗亂秩序者,在課上和小息追逐或拋擲東西,惹來老師的臭罵。說我是個旁觀者也不為過,這些鬧劇為我添了不少情趣。我也做過疏懶的學生,無法唸出課文重點,可幸的是,有大夥陪伴我,全班也不懂唸,顯得我不太過份。

我享受學校的生活,聽驪歌自有感受。

我在學的時候,算是應付到學業的學生,有時會給老師稱讚,同學也羨慕我。父母又常跟老師會面傾談,老師便特別注意我,不時提點我。我在學校的處境算是穩妥安全,備受保護和關愛。

然而,工作了這麼多年,我察覺到不是每個學生都投入學校的生活,或者說校園生活不適合他們。才能平庸的無法在考試和比賽中成為大紅人,這在視成績如業績的大環境下最是不利。交際能力高的,還可以結識死黨,閒時吹吹牛,或打打球宣泄。性格內向孤僻,又沒有亮點的人,常為師友忽略;最慘還是被排斥者,雖然為數不多,但他們因外貌或行徑惹來的輕蔑,往往隨時間而更形嚴重,這個問題很棘手,不是師輩能輕易化解的。這些學生不過順應制度而就學,上課的意義何在呢?當時間過去,畢業在即,他們有着哪樣的情懷?

在畢業典禮上,《友誼萬歲》的樂聲奏起,他們會高唱驪歌嗎?

「往昔歡笑,來日記取」、「憶記舊日情誼,痛哭歡笑在校園裏」───哪來的歡笑?哪來的情誼?

謹以此文送給那些被人遺忘的學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ifrances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